杨威:心留扶贫村 情系百姓身-云顶国际yd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 到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信阳新闻网1月17日讯(本报记者 段黎明)“下去当第一书记,你后悔过吗?”面对记者的疑问,儒雅的杨威微笑着说,“我真不后悔,第一书记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担负着这个时代无上光荣的历史责任……”
工作不盲目,做事有章法。杨威回忆道,刚到村里在跟群众的见面会上,有个群众笑着问:“你到我们村来准备干啥?”这个问题让杨威思索了很久。他告诉记者:“尽管在入村之前已经做了很多功课,但当面对群众的提问时,我的压力仍然很大。”
新县箭厂河乡戴畈村有63户240名贫困村民。入村之后,杨威积极与村组干部和党员群众交流,在摸清村情民情、吃透政策的基础上,与村组干部反复探讨,制定了切合实际的脱贫规划和产业发展计划,并立足美丽乡村建设这一愿景,制定了人居环境发展规划,在脱贫攻坚中理清了工作思路和主攻方向,也很快得到了村民的认可。村干部介绍:“我们戴畈村人不会说话,只认死理,谁能干事我们服谁,谁对我们好我们就认谁。”
喊破嗓子不如干出样子。“要想得到群众的认可,首先得把群众当成自己的家人,真正与贫困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杨威深有感触地说。2016年7月初,针对当地发生的60年未遇的洪涝灾害,他和村干部白天黑夜在村里值守,排查各家各户的灾情。贫困户石再新老两口临近山坡居住,子女在外打工,经排查有山体滑坡风险,多次动员其搬迁到附近一处比较安全的房子,但老两口总感觉在别处居住不方便,白天出去,夜晚又回来了。为保证安全,每天晚上6点多杨威就到他家蹲守着,只到老两口搬走为止,然后夜里10点左右再进行回访,连续几天的入户交流,终于换来了石再新老两口的理解和配合。
脱贫快不快,关键产业带。戴畈村的产业发展比较薄弱,一直没有上规模的产业。为寻求产业上的突破,杨威多次走村串户,蹲在田间地头,深入到手工作坊里,与村民交流,收集大家的想法。他带领群众在山坡地种植油茶,动员贫困户集体加入世收合作社,通过油茶育苗基地实现稳定增收。
为帮助不能走出家门的贫困户找到就业门路,杨威多次到本村致富能人家中走访,用诚心打动了毛东超等致富能人。毛东超经营木业加工企业已经5年,市场发展范围很广,他表示凡是愿意到加工厂打工的都可以来,普通工每月工资不低于2000元,技术工不低于5000元,仅此一项就吸收了12家贫困户的人员入厂就业,尤其是村里的留守妇女,实现了在家门口就业创收。
戴畈是一个典型的“三留守”人员集中村,除了常年在外务工、经商人员,实际在家的还不足400人,且大部分都是老弱病残幼等特殊人员。冬日的暖阳照在宽敞整洁的村社区服务中心院子里,杨威给记者讲述当初如何围绕留守老人生活难、留守儿童照顾难的问题,多方筹措资金,建村社区服务中心的历程。目前,市民政局已先期投入70万元,500多平方米服务中心的主体工程已完工;入村以来,他先后争取项目资金300多万元,完成10多处塘堰坝的整修,修建了便民大桥,硬化了1200多米道路。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杨威用艾青这两句诗来描述自己目前的心情。他有一个梦想,就是让这片红色的热土不再贫困,让这里的父老乡亲都能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 上一篇:土鸡养殖助农“摘穷帽”
- 下一篇:慰问老红军
- 报晓风
- 信阳日报微信
- 掌上信阳微信
-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