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闻网欢迎您!

盛世修典 赓续文脉 再铸辉煌——习近平总书记关心国家重大文化工程“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纂出版工作纪实-云顶国际yd

2022-12-12 21:52:38 来源:互联网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国宝重光,皇皇大观。正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上,穿越千年的丹青、散落全球的国宝通过高清打样图像汇聚一堂,《千里江山图》《富春山居图》等历代绘画经典,从历史中“走出来”,在光影中“活起来”……

到2022年年底,历时17年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文化工程即将结项,编纂出版60卷226册,收录海内外263家文博机构的中国绘画藏品12405件(套),涵盖绝大部分传世国宝级绘画珍品,生动呈现赫赫先秦、大汉雄风、盛唐气象、典雅宋韵和元明清风采。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批准、高度重视、持续关注,并多次作出重要批示的一项规模浩大、纵贯历史、横跨中外的国家级重大文化工程。17年来,“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持续推进、成果丰硕,充分体现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大规模系统整理、出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的高度重视,充分体现了总书记对中华文化的理解、热爱和珍惜,彰显了当代共产党人深厚的文化情怀。

功在当代 利在千秋——习近平总书记亲力推动、全程支持“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纂出版

2005年7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习近平在关于汇编出版两岸故宫博物院宋画藏品等建议的报告上明确批示:这一构想很好,值得为此努力。

2005年7月28日、29日,中共浙江省委十一届八次全体(扩大)会议召开,审议通过《中共浙江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习近平亲自担任浙江文化研究工程指导委员会主任。在他的直接关心下,项目最终确定为《宋画全集》,并列入浙江文化研究工程。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这部结项之际码起来足足有四层楼高的皇皇巨制,由此发端。

一名读者在“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之《先秦汉唐画全集》《明画全集》《清画全集》阶段性成果首发式上观看展品(2018年12月12日摄)。新华社记者 鞠焕宗 摄

缘何宋画?有宋一代是中国绘画发展史上的全盛时期,创作题材广泛、表现手法丰富、艺术境界高妙,但又存世稀少、流传分散,亟须汇集整理。

纸寿千年,绢寿八百,时移世易,很多古画已到暮年,因此在世界各地搜集、拍摄中国古代绘画精品的这项抢救性保护工程显得尤为迫切。习近平的关心和支持坚定了项目组成员的信心。

2007年3月,习近平离开浙江去上海履新前,还专门询问了这项工作的进展。

2008年7月,浙江大学项目组赶制出《宋画全集》样书稿,书面向习近平作了汇报,同时呈上序言稿请他审定。

习近平审定序言并批示:“《宋画全集》编纂工作开展很好,向你们表示祝贺!望再接再厉,善始善终,完成好这一光荣历史任务。”

这一年的12月,《宋画全集》首批8册正式出版,并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出版座谈会。

到2010年,《宋画全集》迈出新的一大步,又出版了13册。至此,海内外公立文博机构收藏的大部分宋画汇聚一堂。

著名学者汤一介认为,编纂《宋画全集》的意义,不亚于编纂《全宋文》《全宋诗》《全宋词》的意义,或者说更大。一方面是对前人的一种很好的传承和记忆,同时也是对后人的一种非常宝贵的贡献。

没有一张清代以前的藏画,却要集万千之巨,项目组当年踏上的是一条从未走过的出版之路。

此刻回望,项目负责人张曦感慨系之:正是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重视、直接推动和亲切关怀,让大家备受鼓舞,有了从“零”开始的勇气,有了求真务实的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决心。

如果说,中国历代绘画如波澜壮阔的九曲黄河,那么宋画只是其中辉煌的一段。唯有更上层楼,方能饱览五千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万千气象。

2010年9月,《宋画全集》将告完成,项目组谋划下一步设想之时,习近平作出重要批示:“获悉《宋画全集》出版任务进展顺利,感到很高兴。下一步出版‘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打算很好,可积极向有关部门汇报,争取各方支持。希望你们再接再厉,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浙江文化大省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那个关键时刻接到的这个重要批示,又一次为我们指明了方向。”项目组倍感振奋,“习近平总书记一以贯之的历史自觉和文化自信,对中华文化的尊重与热爱,是大家攻坚克难的不竭源泉与动力。”

由此,更为恢宏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正式启动,包括《先秦汉唐画全集》《元画全集》《明画全集》《清画全集》的编纂旋即开始。上溯公元前三世纪,下迄公元1911年,规模初定100册左右,为《宋画全集》的四至五倍。为此,启动第二次在全世界范围内搜集相关图像资源。

文运与国运相牵,文脉与国脉相连。项目组感慨,这样空前的大规模图像采集,只有当今中国才能完成。

2012年12月,“大系”项目的新成果《元画全集》12册面世。一位定居美国的中国学子在当地大学图书馆看到面世不久的《元画全集》时难抑激动:“沉浸在这一中国艺术的瑰丽殿堂里,想到最多的词语便是‘自豪’。”

2015年5月,初夏的浙江,到处郁郁葱葱、生机盎然。党的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到浙江考察调研。虽只在杭州停留一晚,但他还是抽出时间接见了项目负责人张曦。

“26日晚,总书记百忙中抽出时间接见我,仔细翻阅‘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样书,详细听取了有关工作的汇报。第二天下午,在浙江省委省政府工作汇报会上,他再次肯定了这个项目的意义。”张曦回忆说。

当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又在关于推进“大系”工作的报告上作出了重要批示。

根据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中央宣传部建立了由有关单位负责同志组成的部际联系协调机制。“大系”项目正式拓展延伸,项目组第三次在全世界范围内搜集相关图像资源。

从2007年到2021年,由《宋画全集》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总入编图像由827件(套)增加到12405件(套),为原来的15倍;所涉文博收藏机构从102家扩展到263家,为原来的近2.6倍;出版总规模从23册扩展到226册,为原来的9倍多。

以大量珍稀图像文献呈现中华千年文脉与人文情怀,并以数字化手段赋能,使文物瑰宝在数字世界“活起来”,“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大突破。

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全程支持、念兹在兹,项目的每一个关键点、每一段攻坚期,都亲自引领、亲力推动。大笔点染,蔚然成势,写下中国文化史上一段盛世佳话。

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作出重要批示。“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在全国范围内正式启动。

参观者在浙江省嘉兴市文化艺术中心观看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嘉兴特展(2022年6月30日摄)。新华社记者 江汉 摄

传世珍品由画入书,再而由书入展,传统水墨丹青与现代数字科技深度交融,穿越时空阻隔,打造跨越多个朝代、融合多幅精品的沉浸式画境空间。

北宋画院的年轻学生王希孟,一定不会想到,他留下的唯一画作,在近千年后的今天借助数字技术高质量呈现,还进入小学生美育课堂。回到人民手中的《千里江山图》,正在谱写崭新的篇章。

千古丹青 寰宇共宝——以传世之心,打造传世之作

“文化建设需要的是埋头苦干而不是急功近利,需要的是一砖一瓦的积累和一代一代的传承,而不是立竿见影和轰动效应。”习近平总书记的告诫时时激励着项目组。

17年“文化长跑”,项目组精益求精、潜心磨砺,久久为功、善作善成,以传世之心打造传世之作。

——致广大而尽精微。“大系”编纂出版《先秦汉唐画全集》《宋画全集》《元画全集》《明画全集》《清画全集》共计60卷226册,是迄今为止同类出版物中精品佳作收录最全、出版规模最大的中国绘画图像文献。

历史长河中,许多国宝级名画历经浩劫,深藏罕现。让国宝重见天日,解决“藏用两难”的问题,项目组和参与其中的文博人以坚定的文化自觉勇担使命。

时任国家文物局局长的单霁翔清晰地记得当时的情况:众所周知,古画最好的保存方式就是尽量不打开;让全国各家博物馆专门为“大系”项目提取镇馆古画拍照是极其困难的。

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的《千里江山图》,为防开卷后青绿颜色剥落,整整封存了17年。为了“大系”拍摄,故宫专门召开院长会议反复商议,最后慎重决定由该院资料信息部负责人亲自组织拍摄,实现了名画的高精度图像采集。

参观者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上观看放大两倍的《千里江山图》灯光特效图(2022年9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2012年,项目组了解到历史悠久的苏州市灵岩山寺藏有一批属国家一级文物的八大山人、石涛、石溪书画。多次沟通后,精心守护这些珍贵书画的灵岩山寺明学长老被项目组打动,同意拍摄。拍摄任务分3次完成,每次都是4个人抬着器材上山,当时已是耄耋之年的明学长老全程坐在旁边监看。

既致力于彰显千年丹青长卷的宏阔深邃,又尽心于呈现“下真迹一等”的精细微妙。项目组严格把控图像收集、数据处理、印刷出版等各个工作环节,力求以目前最高质量标准,再现原作神韵。

早在2005年,项目组采用了中国绘画图像出版物理想的技术标准,大部分作品使用了全球最大幅面的8英寸×10英寸反转片拍摄。随着数码摄影技术的突飞猛进,项目组也采纳了部分博物馆提供的符合“大系”印刷出版技术标准的高精度图像。

拍摄只是第一步。“大系”在图像拍摄、扫描、校色、印刷等每一步骤都有极为严格的质量把控。浙江省博物馆副馆长、《宋画全集》执行主编许洪流说,项目组针对墨色斑驳灰暗、画面起皱甚至碎裂的图像,在拼图、匀图、调色过程中,多轮校色,反复打样,一件作品有时会花上个把月时间。

——承接古今连接世界。“大系”遍汇海内外国宝级绘画名迹,包括国内藏品9155件(套)、国外藏品3250件(套),还原中华文明辉煌历程,构筑成一部承接古今、连接世界的巨典鸿编。

17年来,项目组先后三次开展全球范围内的中国古代绘画藏品图像搜集工作,与海内外有关文博收藏单位反复协商沟通,往来通讯、信函数以万计,实地奔波数十万公里,使散失海外的绘画精品,通过高精度数字化方式“回归”,完成了这部“观古今于须臾”的传世重典。

2020年夏天,项目组收到英国大英博物馆的邮件,发来的是清代画家邹一桂的《松竹石泉图》。这幅图画在东晋画家顾恺之名作《女史箴图》(唐摹本)卷尾。在电脑里,图像编辑将《松竹石泉图》与《女史箴图》前卷的数字图像拼合在一起。至此,《女史箴图》实现首尾相连。

《女史箴图》原作已经遗失,大英博物馆收藏的一般被认为是1400年前的唐代摹本。该作画心有12段,如今存世9段,风化严重,且其画心、题跋及邹一桂绘《松竹石泉图》被分成三卷装裱。2012年至今,项目组与大英博物馆反复沟通,在对方热情支持下,《女史箴图》存世部分得以完整面貌呈现。

17年孜孜不倦、上下求索,分藏于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耶鲁大学美术馆、佛利尔·赛克勒美术馆的《睢阳五老图》实现数字化汇集;分藏于美国克利夫兰艺术博物馆、英国大英博物馆、德国柏林国家博物馆的《四季山水册》得以高清彩色的方式完美合璧……还有一些流散在海外的古画,直到入编“大系”才第一次以高清图像为人所见,如大英博物馆专门为“大系”拍摄的数百件敦煌藏经洞出土绢画。

“到现在为止,除了中国,全世界还没有一个国家能够把自己国家的古代绘画体系完整梳理、从国内到国外广泛收集。”“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编纂委员会副主任、浙江省文物局原局长鲍贤伦由衷感慨。

——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大系”为中国古代绘画精品建立了准确、详细的数字化档案,成功实现了我国古代绘画艺术从物质形态向数字形态的衍生与转化。

参观者在香港亚洲国际博览馆内观看《清明上河图3.0》数码艺术香港展(2019年7月26日摄)。新华社记者 吴晓初 摄

《货郎图》的货摊中放着什么?《清明上河图》里店铺在卖什么?《滕王阁图》的斗拱结构是什么样?曲阜孔府珍藏的《三圣图》里奥秘是什么?这些让人好奇的问题,通过“大系”,不但可以找到答案,还可以让观者“走入”画中、身临其境。

在各方支持下,“大系”综合运用计算机视觉、虚拟现实、云计算和3d打印等最新科技,依托中国历代绘画作品和当代数字科技,通过视、听、触多感官交互装置,引领观者全方位、多维度体验中国绘画艺术与石窟寺古建筑等陈列在大地上的文化遗存无界交融的波澜壮阔和无穷魅力。

参观者在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博物馆观看“国之光”——从《神州国光集》到“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展览(2019年9月18日摄)。新华社记者 黄宗治 摄

如浙江大学艺术与考古学院副院长王小松所说:“随着时间日益久远,这些名画很多细节难以看清,但‘大系’通过数字化手段将其还原和放大,完全可以满足最苛刻的研究需求,从中更能体会古人的独特匠心和画家卓越的功力。”

数字化汇聚、数字化共享,让这些纳山河万景、历上下千年的传世古画,生动呈现、焕发生机。由此打造的“每日中华名画”系列短视频,自2020年9月在“学习强国”平台上线以来,已经制作播出800余集,总点播量超过2.2亿。

百川归海 赓续文脉——激扬自信自强,谱写中华美学精神新篇章

这是盛世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当下对未来的期许——

从最早的“两岸故宫博物院宋画藏品”扩大为《宋画全集》,再拓展延伸到如今的“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从列入浙江文化研究工程到成为国家出版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并被列入《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国家“十三五”时期文化发展改革规划纲要》《国家“十四五”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17年砥砺前行,这一重大文化工程见证了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领导下,从中央到地方为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施抢救性保护、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历程。

2022年10月15日,在“中国历代绘画大系”项目即将结项之际,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批示,勉励项目组“继续深入挖掘中华文明赓续传承的基因密码,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积极贡献”。

弦歌不辍,历久弥新。对“大系”的进一步阐释、利用、研究等工作正深入扎实开展,加快把“大系”项目打造成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标志性成果。

参观者在中国国家博物馆观看“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2022年9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千百年来,中华民族“山一样坚毅,水一样柔和”的性格书写在笔墨丹青之中,蕴藏着中华文化独特的审美观、自然观和价值观。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全面而生动地还原了中国绘画从涓涓溪流到江河汇流的发展历程,以独特方式承载着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传承弘扬中华美学精神。

“这是古典艺术史不可替代的永恒记录。”研究中国艺术史的美国学者班宗华说,“大系”将成为一座丰碑,标志着全世界的中国艺术和文化研究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中国历代绘画大系”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传承历史文脉、光大中华文明。在中国美术学院院长高世名看来,“大系”成为推动中国绘画繁荣和国学研究、文史研究繁荣的重要契机,要加快推进“大系”成果丰富发展和转化,持续加强对“大系”作品的研究阐释,开放共享数字资源,加强对青少年的艺术熏陶。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陈野透露,目前已经开展“中国古代绘画艺术图像中的中华文明史迹”等系列研究,通过提炼中华艺术传统中的审美、观念、精神等多重文化价值,构建自主性的中华文明研究范式和理论体系。同时,还要发挥“大系”美育作用,推动研究成果转化运用。

2022年金秋时节,“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先后在两个重磅展览中亮相:在北京展览馆展出的“奋进新时代”主题成就展,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开幕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人们在历史长河与时代律动中,感受着生生不息的中华文脉。

参观者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的“盛世修典——‘中国历代绘画大系’成果展”上观看等比例高保真数字化3d打印复制的云冈石窟第6窟南壁“文殊问疾”屋形龛(2022年9月29日摄)。新华社记者 金良快 摄

悠久深厚的民族艺术文脉曾经在国运动荡之时径流百出,散佚浮沉四方;盛世之时又似百川归海,荟萃一堂,为后人永远留住了中华传统艺术的瑰丽风采。

“我们通常说盛世修典、盛世修志,所以‘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的编纂出版,特别鲜明地体现了我们的文化自信。”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范迪安认为,“大系”的问世,展示了中华民族文化自信自强,呈现出我国综合国力和举国体制的优越性,有利于更好繁荣中国文化艺术事业、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并为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贡献力量。

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艺术自古以来就是不同文明交流的重要桥梁。

“大系”如同一座文化宝库,收录的诸多画作反映了东亚文化环流和中西文化会通的真实历史情景,呈现了中华民族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以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以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的伟大理想与实践。

群星璀璨,映照千古文明。这项宏伟的文化工程,也离不开全球260多家文博机构的友好合作和广大专家学者的鼎力支持。项目编纂出版过程中,构筑起广泛的国际化合作网络,通过出版合作、学术交流、学者互访、赠书活动等,有力促进了中国绘画乃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全球化传播、共享与深度交流。

自2005年起,仅美国就有30家文博机构与“大系”项目组紧密合作,散落美国的1200多件中国古代绘画精品实现了数字化汇聚。从这里开始,“大系”迈出国门,将一条条五彩缤纷的文化纽带,抛向世界各地——

2012年5月,向美国国会图书馆赠书;

2012年11月,向德国柏林国家图书馆赠书;

2013年5月,向英国大英图书馆赠书;

2015年10月,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赠书;

2015年10月,向法国国家图书馆赠书;

2016年10月,向德国柏林自由大学赠书;

2018年9月,向意大利(佛罗伦萨)国家中心图书馆赠书;

……

据不完全统计,截至目前,海外已有近190家文化机构藏有“中国历代绘画大系”相关全集。作为中国的文化使者,“大系”将中国传统绘画的多彩与绚丽清晰地呈现于世界,也为新时代文明交流互鉴搭建起新的平台。

文化兴则国运兴,文化强则民族强。

编纂典籍,是对历史传统的延续;国宝重光,却是唯有新时代才能完成的壮举。我们的文化绵延不绝,我们的创造生生不息,必将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文字记者:周玮、商意盈、史竞男、朱涵

海报设计:赵丹阳

新媒体编辑:胡碧霞


编辑:陈强
  • 报晓风
  • 信阳日报微信信阳日报微信
  • 掌上信阳微信
  •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您尚未登录,请登录后发布评论! 【马上登录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回到顶部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01201517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910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