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新闻网欢迎您!

你经常不回我微信,在我面前却总是玩手机-云顶国际yd

2017-12-26 15:43:06 来源:新浪女性
欢迎订阅《信阳手机报》移动用户发送短信 xysjb10658300即可开通 3元/月 不收gprs流量费

忽视

越来越不喜欢莉姐了,即将闺蜜变路人。

我给她发微信消息,她总是不回复,要不就是隔了挺久才用简短的词句很礼貌地应付我。

晚上我去逛商场,看到一件裙子很适合她,飘逸轻盈,想象她穿上后迎风翩跹的样儿,可美了!拍照发给她,她第二天下午给我回复:“收到,谢谢。”

我周四问她这周六下午有没有时间,想约她看个电影,她周日早上给我回复:“不好意思那天太忙。”

她以前不是这样的。这种礼貌的意思应该是疏远吧。

约翰·劳伦斯说:“两个女人等于一千只鸭子”。

那时我们时常聊微信,讨论当季服饰、护肤品、新电影、淡香水,无话不谈。

频繁相聚,喝着奶盖提着大包小包招摇过市;一起去新开张的餐厅当饕客,自拍发到朋友圈互相点赞……说好了好基友一辈子,“姐妹如手足、男友如衣服”。

可是她变了,变得沉静闭塞。我不喜欢。

小晴成了我的新闺蜜。

她很贴心,我把好多个购物链接一股脑儿甩给她,她总能第一时间帮我物色选款、给出合理意见;

我约她逛吃逛吃,她都能立即答复。作为急性子,我特别喜欢这种时效性强的小伙伴。

因为在乎,所以优先级比较高。

女孩子们难得聚会一场,几千只“鸭子”雀跃聒噪。大家格外珍惜这次机会,放下手机立地成佛。

唯独莉姐一天到晚抱着手机,对我们不够认真。

我很生气。

我说:“莉姐,你手机里有啥天大的事儿?领导给你发了1万元红包?吴亦凡向你求婚?厦门房价跌了?”

“都没有!”

“那你干嘛一直玩手机!要是有十万火急的事,打个电话,3分钟不就解决了!”

不在一块时总是不回我微信,在一起时却是个屏奴。人家很闲,只是对你装作很忙。

我越想越气,用尽毕生修养才忍住,没有当场飙脏话。

我好久不想理她。友情也是需要双方共同经营维持的。

我累了。

有一天,我贪吃太多蛋糕,食物中毒导致胃肠功能紊乱。男友在外省出差,我一个人孤零零地去医院,量体温、验血、打点滴,甚是害怕。

一个人逛医院还是挺忙碌的,一闲下来,我就给小晴和莉姐发微信,在厦门也就只有这两个闺蜜比较熟悉了。

小晴秒回,她说此刻恨不得立马飞奔过来陪我,无奈和朋友约好一起吃饭了,叫我好好照顾自己。

我有点失落。在小晴眼里,约会吃饭都比到医院看望我来得重要,心好疼嘤嘤嘤。

但是相对于十几分钟了还不回复我的莉姐来说,我觉得小晴已经够有情有义了。

哼。

莉姐肯定忙着玩手机里的其他娱乐事项,不屑回我。我坐在输液室的躺椅上看电视,还蛮伤感。

不一会儿,莉姐打来电话,问我在哪个科室。五分钟后,她出现在了我面前。

我有点惊诧和感动:

微信对你秒回秒赞的人,不一定是真正在乎你,可能对方是个沉迷的微信控,可能是语言上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也可能是成天清闲;

真正在乎你的人,不会限囿于第一时间在聊天工具上答复你,而是有关于你的事情,她都雷厉风行,执行力倍儿强。

我想倒倒一直以来心里的苦水,莉姐和颜悦色跟我解释。

她换了这份新工作,每天都要及时处理很多海外邮件,都是书面上的东西,无法直接语音解决,这是她工作的全部。

所以微信里头比较无关紧要的问候,她便视而不见了,只挑重点、拒绝闲聊。

大家都说,一个人再忙,拉屎的时间总是有的,趁着上厕所,给你回个微信,或者发个“想你啦”“记得按时吃饭哦”之类的问候,几秒钟搞定,不难吧。

可是有时候,上个厕所都要想着甲方乙方,吃饭还得走个神考虑投标细节,倒个开水还要思忖方案一方案二哪个更好。

沉浸在工作里的人,注意力哪有那么容易调整过来,又不是超人。

况且,难道每个碎片时间都要抱着手机对通讯录里的人一个一个问候吗?

毕竟大家没你那么闲。

l近来对男朋友小葱有些失望。

两个人一起去外面吃饭,小葱总是玩手机,并不是有工作亟需处理,而是打发时间——刷微博、看视频、玩脑残游戏。

心思缜密的l很担忧,手机该不会成为摧毁这段感情的利器吧?

她去百度提问:“男朋友跟我去吃饭,为什么总是玩手机?”

上面的回答是:“以过来人的经验告诉你,他不在乎你”“新鲜感过去的表现”……

所有答案都指向那个不好的结果,l心里升腾起一股浓浓的挫败感。

我所知道的小葱,是一名产品研发经理,公司的骨干。

平时工作压力特别大,领导施压、下属不够给力、工作强度超标等等,造成他这一两年发际线都上移了接近1厘米。

小葱业余时间并不充裕,但在大部分时间里,他会研读一些产品类的专业书籍、或者研究爱心菜谱下厨做饭给l吃。

偶尔玩玩手机消遣消遣也很正常,谁规定在生活中还得一板一眼循规蹈矩不准碰手机,那也太武断专横了吧。

l不满地说:“你又玩手机,还能不能好好走路了。”

——“亲爱的,我在滴滴打车啊!”

“你又一直玩手机了,诶。”

小葱立马把界面转过来给l看,原来是在某app看美食视频呢。

l后来不作了,不像以前那样敏感、一逮到小葱玩手机就立马炸毛。

两个人在一起就是要寻求最舒服的相处方式,而不是硬聊。

手机只要不玩得太过,就不见得是坏事,彼此信任就没啥好纠结的。手机是内容载体,现代社会太多信息都需要从手机里获取、学习。

对于男朋友跟你去吃饭为什么总是玩手机这个心照不宣的问题,借用网上的一句话:“他总不能在公共场合玩女朋友吧。”

有句话说,“成功=1%的努力 99%的不碰手机”。于是大家一致以为只要能抵御手机的诱惑,就能打败99%的其他人。

多数人把工作学习不认真、陪家人朋友不专心、碌碌无为一事无成等,归咎于手机惹祸。

其实,这是一种推脱,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没有调整好日常生活与手机之间的平衡。

同样都是手机用户,有人工作生活感情三不误,有人却处理不当造成失重、偏颇;

同样是刷微信订阅号,有人寻得良机做了原创当了大v,有人却越浏览越焦虑;

同样是刷微信朋友圈,有人分析大众需求开发了新产品,有人却只学会了“点赞”;

同样下载各类app,有人学得一手新技能,培养一种好习惯,有人却在新信息中荒废年月……

也不存在什么“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是,我在你身边,你却在玩手机。”

上个世纪,手机还没普及——

70年代,我在你身边,你还在玩缝纫机;

80年代,我在你身边,你还在玩小霸王学习机;

90年代,我在你身边,你还在看黑白电视呢!

手机跟工作、生活挂钩,明明用它接收了很多新知识,怎么一有分歧就怪它呢,手机好难过好无辜呢!

合理运用即可,咱能不能别再这么玻璃心了?摒弃对手机的偏见,对彼此多一些信任。

并不是鼓励大家理直气壮地玩手机,一条道走到黑,而是希望大家可以更合理地安排好手机的使用时间,分清场合、分清孰轻孰重。

比如多陪陪家人,沟通交流的时候,双眼和手务必要离开手机,以示尊重。

有句话说:“你在网上混得再风生水起,在你爸妈眼里,你就只是在玩手机”。

我们都是见微知著的聪明人,何必自找不痛快。

有一回,一女同学约我叙旧,我兴高采烈赴约。结果她全程和一男生用微信表情聊天,1个小时,别无其他!我在一旁无比汗颜。

我俩分开后,我回到宿舍,收到她给我发的微信:“阿永,早知道不跟那人聊那么久的微信了,我其实应该好好跟你说话、好好抱抱你!”

呵呵,早干嘛去了。

编辑:信阳日报社全媒体编辑-张镇
  • 报晓风
  • 信阳日报微信信阳日报微信
  • 掌上信阳微信
  • 信阳日报新浪微博
  • 信阳日报腾讯微博

请您文明上网、理性发言,并遵守相关规定。网友评论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信阳新闻网立场。

评论列表
还没有评论,快来抢沙发吧!
回到顶部

河南省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编号:0120151700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 编号:1910522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受理和处置管理办法

app手机客户端
网站地图